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工作动态>工作动态
昌邑市强化实名制数据分析应用助推机构编制管理水平提升
时间:2020-09-17  字体显示:  阅读:560次

昌邑市紧紧依托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共用信息管理平台等,积极推进“互联网+机构编制”建设工作,逐步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的管理运行新机制,有效提升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1.以数据维护为基础,夯实机构编制管理根基。一是基础数据讲规范。编制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网上办理流程手册,明确增编减编、人员调整等业务办理的具体步骤、关键节点、时限要求和所需提报材料,不断提升材料提报的精准度,实现“只跑一次、业务办好”。结合系统月报、年报及“维护月活动”等重要节点性工作,对系统中的机构管理、人员管理模块基础数据“全面体检”,确保机构信息主集无空项、机构调整变化情况全录入和人员信息无缺漏。二是重点数据讲精准。利用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共用信息管理平台,加强与组织、人社部门在人员姓名、身份证号、出生日期、性别、岗位身份标识等关键指标上的实时沟通、共享联动。借助平台信息比对功能,对关键指标进行核对,针对编办系统与人社系统存在的差异数据,对接部门(单位)核实、查找原因并修正完善,确保重点数据的精准性。截至目前,累计比对完善机构信息400余条、人员信息11000余条,让数据在流转中逐步精准,真正实现了数据“强身健体”。三是数据维护讲及时。坚持“一变动,一调整”的原则,机构编制事项于变更文件下发后3日内完成相关数据更新,人员业务事项于变动后7日内完成相关指标维护,真正做到机构、人员管理“静中有动”,调整有增有减。对重要紧急事项,实行特事特办,适当缩短办理时限。如,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单位,按照程序要求,1个工作日完成高层次人才纳入实名制管理的相关手续。

2.以数据分析为手段,增强机构编制管理能力。一是做细数据基础指标分析。利用系统人员管理数据查询功能,在子目录中选取出生日期、学历、岗位标识等指标项,对全市人员年龄层次、学历占比、岗位结构及预计退休人员变化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形成分析图表,定期更新,把分析数据作为日常机构编制管理的常用指标,切实发挥机构编制管理“晴雨表”作用。目前,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57:55,30岁以上45岁以下人员占比最高,为46%。通过分析,为科学合理分配用编进人计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二是做实数据关键指标分析。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将全市338家事业单位从机构规格、经费类型、编制数量、实有人员等不同维度构建数据图表进行分析。重点将编制在5名以下、空编率超过20%的单位统计汇总,并利用单位机构调整变化子集板块,逐一建立历史沿革台账,为改革开展奠实基础、做好服务。三是做好数据特殊指标分析。对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流动情况子集、个人简历子集进行全面分析,着重查看人员流动变化和人员年龄结构等情况。根据个人工作经历与专业情况,筛选出人员匹配岗位,为组织部选人用人提供参考。结合机构改革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超编数额达到9名以上的实际情况,对部门人员年龄结构等开展针对性分析,发现50岁以上人员数量较多,均占部门人员的60%以上,老龄化问题较突出。从学历构成、专业相适等方面,有针对性提出优化人员结构的建议。

3.以数据应用为目的,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成效。一是严把关口,发挥数据系统预警功能。借力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对超编进人等工作的“红线”预警功能,从源头上加强对各部门单位申报机构编制业务的监督检查,坚持“严”字当头,重点审核是否在机构限额内,是否有相应的编制和职位(岗位)空缺等,防止变相增设机构、超编进人等违纪违规现象发生,坚决维护机构编制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盘活数据,强化数据基础参考作用。借助实名制数据的数“聚”优势,分类整理汇总数据,盘活基础数据资源信息,先后为机构编制事项跟踪问效、机构编制督导评估、事业单位监督检查等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提供信息数据50余次。切实发挥好机构编制数据在行政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重大事项上的参考作用,为科学合理配置机构编制资源奠定基础。三是共享共用,推动数据多维拓展应用。依托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共用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增人入编、人员调动、减人出编等非涉密业务全链条“网上办理”。如,部门提报人员新增业务,组织或人社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做出审核,并知会编办,编办按程序办理相关业务。通过部门间协调配合,有效提升了业务办理的便捷度及效率。同时,依托实名制系统配合做好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吃空饷”问题专项治理等工作,真正把实名制数据信息“用活、用好”。

中共昌邑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Copyright© 2011-2015 昌邑市机构编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03751号 技术支持:天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