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理论研究>理论研究
山东:审批减 效率高 服务优 (“放管服”改革回头看·督查进行时)
时间:2017-06-05  字体显示:  阅读:738次

   

    近年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山东经济运行整体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但仍面临不少挑战。如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打造良好的创业、创新和营商环境很关键,而‘放管服’改革就是重要抓手。”山东省副省长王书坚表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释放山东经济发展的潜力。

    今年以来,山东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明确提出加快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发展服务最优”的“三最环境”,引人关注。日前,本报记者跟随国办“放管服”改革专项督查第六督查组,在山东多地进行了采访。

    简政放权需配套措施支持

    创业创新活力,是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活跃程度的直接体现。督查组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山东省自2014年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企业注册、变更、年报等相关事项的处理效率明显提高。

据山东省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平均每天新登记市场主体3909户、新增注册资本(金)54.43亿元,远高于改革前的1716户和12.93亿元。全省的市场主体数量由改革前的424.4万户,增至目前的723.6万户。

    “虽然总量不一定代表质量,但也能反映市场的活跃度,山东自身的进步是明显的。”第六督查组组长田玉萍表示。

    简政放权与过去的“压编制”不同,是通过“压职能”“压流程”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山东的做法是“减无可减,应放尽放”,力度很大。但由此带来的政府职能扁平化,也大幅增加了基层行政审批事项。如何让市、县、区等不同层级接得住、管得好?

    督查组在考察济南高新区时找到一个解决方案。高新区工作委员会委员张维国介绍,该区原有17个行政部门,承接了济南市80多个相关部门、共3480项行政审批权限中的3258项,可谓“上边千根线,下边一个眼”。

    针对这种不对等现象,高新区创造性地实行“大部制”管理,将17个部门变为15个,按照功能重组、流程再造方式来承接下放权限。比如建立“审批局”,合并了原来发改、国土、住建等多部门的审批职能,实现“一局式”办理,不仅接住了下放权限,也大幅提高了审批效率。

    放管结合让市场活而不乱

    针对简政放权后的监管工作,山东各地有不少创新做法。例如,推进综合监管、全程监管、智慧监管、随机监管等,在人员组合、编制调整、互联网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索。

    但不少基层工作人员反映,工作量比过去增加了2—3倍。也有人认为行政权限下放太快了、不好管。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这都是发展中的问题。由过去的重视审批,到现在的重视监管和服务,政府职能正在发生转变,可能会引起种种不适。”山东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公室主任冯静表示,在进行相应事权调整和人力匹配的基础上,还要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不断加强作风建设,这都需要一个过程。

    如何把握放管结合的“度”?“放权不是放任,而是腾出手来加强监管。放要分期、分批地放,边试边调,讲求实效,而不能一放了之。”济宁市发改委主任贺永红向记者介绍,济宁市曾向各区县下放危险化学品的有关审批权,但在后来的实践中发现风险过大,很可能出现“管不住”的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济宁市果断收回了这项审批权。

    监管方式也须创新。随机监管应与常态化监管相结合,而不能取代后者。同时,监管工作要换思路,让群众参与到监管中,有助于实现监管力量的全覆盖。

    “放管服”改革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放管服”改革是政府对自身职能的变革,是“革自己的命”。

    行政人员要从“审批者”变为“监管者”“服务者”,难以刷出过去的“存在感”,反而会有不少“失落感”。因此,推行相关改革会遇到角色转换的阻力,这是一个普遍性问题。

    山东推进改革的力度大,阻力也不小。“在一些地方,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识、等级观念等,使‘放管服’改革面临更大阻力。”山东一位干部表示,要转变传统观念,变“卡位干部”为“人民公仆”,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这是长期的任务。

    目前,改革进入深水区,艰巨性、复杂性和纵深性不断增强。新一轮改革已经越过“帕累托改进”阶段,难免要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

    正因如此,改革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搞好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地改革,拆除各种利益藩篱,堵住利益输送的渠道,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以山东省地方政务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为例,不少地方受到诸多“信息孤岛”和“垂管烟囱”制约,只能实现“一站式”而不是“一窗式”服务,表面看是并联审批,实际上仍是串联审批,这与我国职能部门存在的职能交叉、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等“老大难”不无关系。而要解决这些“烟囱”问题,需要上下齐心打破原有利益格局,重建新的工作机制。


中共昌邑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Copyright© 2011-2015 昌邑市机构编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03751号 技术支持:天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