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理论研究>理论研究
以改革精神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创新发展
时间:2016-05-13  字体显示:  阅读:2415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政治上大气、理论上厚重,观点上鲜明、思想上深邃,文风上亲新、语言上朴实,合国情、接地气、入民心,读后让人思索、给人期待、催人奋进。这些讲话,既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超娴熟的执政智慧、执政理念、执政品格和执政方略,又真实反映出总书记个人对国际国内许多重大问题了然于胸的战略胸襟、战略眼光。机构编制部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始终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鼓足干劲、指导实践、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以改革精神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创新发展。

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指引全党适应新常态树立新思维推动新发展的指路标和航向塔。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给人印象最深刻的,除了迎面扑来的新提法、新论断、新文风、新话风,更有面对难题不回避、狠抓改革求突破、治国理政讲科学、求真务实不空谈的勇气胆略、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这其中,有这样6个关键词最让我印象深刻、倍受鼓舞、深受教育。

第一个关键词:“中国梦”。2012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战略思想。“中国梦”的提出,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汇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强大正能量。在如何引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实现“中国梦”这个重大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的形象生动比喻,阐释了一个非常重大而深刻的道理: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应由这个国家的人民,从客观实际出发作出选择;同样,一个地方的发展,也要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具体路子。事实上,我们党几十年的奋斗历史,遇到的各种风险、挑战、困难、压力和危机,基本上都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克服和化解的,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必须增强和坚守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底气和根据。可以说,“中国梦”的提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开了新的视野,成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第二个关键词:“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早在2012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键在于落实》一文中便深刻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再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历史从来不是空洞的言语。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在民族复兴之路上,能留下怎样的印迹,关键取决于踏踏实实地干了些什么。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上述所讲的,包括历来他所干的、所追求的,深刻、具体、生动地诠释了他求真务实不空谈的一贯作风。

第三个关键词:“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发表讲话时说:“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履新都用“夙夜在公”回应人民的期待和信任,表达出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体现了我们党将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所尊崇的“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精神,宣扬的是一种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踏实奉献的态度,体现的是一种勤奋、刻苦和谨慎的作风,彰显的是一种珍惜生命、珍视未来的人生观念。

第四个关键词:“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深刻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事实上,底线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了这种思维方法,就能做到认真评估决策处事的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从而处变不惊、守住最后防线。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加速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在一个矛盾多样、冲突多发、薄弱环节较多的阶段,底线思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论干什么工作,都要有底线思维,既要全面把握实情,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危机,做好充分的准备,制定预案,防患于未然;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摒弃为了出政绩、树形象而不顾一切后果,只有前瞻没有后顾的错误思维方式,从守住底线开始,量力而行;更要树立风险意识,善于排查各种潜在风险,找出安全与风险、常态与危机的分水岭,守住各种风险的底线,如廉洁的底线、作风的底线、干事的底线、从政的底线、为官的底线。

第五个关键词:“踏石有印、抓铁有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作风建设“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事实上,党的十八大闭幕后没几天,习近平总书记就在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上,对作风建设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立马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在之后的具体工作中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诸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制定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多管齐下、扭住不放、狠刹“四风”,作风建设“紧箍咒”一紧再紧,有效遏制了当前普遍存在的“四风”突出问题。中央的这些政策措施,效果显著,深得人心,全党拥护。可以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八个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向全党发出了扎实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以良好作风正党风、纠政风、转民风的时代强音,展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新政、新风和魄力。

第六个关键词:“治大国如烹小鲜”。2013319,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治大国如烹小鲜”,象征的是一种高超的治国艺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治国理政经验。 “烹小鲜”需要对火候、味道精细掌控,这体现了一种“无为而为”的辩证思想,凸显了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管理规律的深刻理解。“烹小鲜”不能多搅动翻腾,具体到治国理政、管理社会,就是要防止“情况不明决心大、稀里糊涂办法多”,拍脑袋决策,凭感觉折腾。“烹小鲜”是小事也是难事,这就提醒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尽量做到决策不失误、少失误。

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其审议通过的《决定》是开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和宣言书。去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6年历史经验基础上,居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势背景下,对破解中国发展难题、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的一次总动员、总部署、总安排。特别是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改革”一词共出现过176次,一经出台,改革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顶层设计之细,让国内外许多关注中国改革问题的专家、学者及政要,都感到意外,远远超过了大家的预期。这集中反映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勇气胆略,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愿望,标志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一系列新政全面揭开大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来统一全党的思想和意志,凝聚党内外、全社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寻求以改革精神推进改革、深化改革、攻坚改革的最大公约数,以改革路成就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应自觉做到“五个坚持”: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进改革。马克思曾经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如果说,过去的解放思想更多是“头脑风暴”,那么今天解放思想则要面对现实的利益博弈。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改革的条件和目的时,把“解放思想”列于首要位置,并特别强调其“总开关”作用。对于机构编制部门来讲,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我们必须摆脱条条框框的限制,走出头脑里的“深水区”,克服怕承担风险、怕触及矛盾的顾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务求实效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对于机构编制部门来讲,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破解行政体制改革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要找准问题症结有的放矢、对症施策,不提更多新口号,不一哄而上,不追求表面轰动效应,务求实效地破解难题、推动发展。

第三,坚持统筹协调,积极稳妥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树立“一盘棋”的整体思维,深入研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等各领域、各层面改革的关联性,正确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选择好改革时机,把握好改革节奏,做到既积极探索,又稳妥审慎。“积极”就是要吃透上级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条件成熟的改革要迅速启动;“稳妥”就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稳扎稳打,不追求轰动效应,暂时看不准或条件不成熟的,可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让改革红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这就要求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若在深化改革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时,要认真多想一想群众的期待到底是什么?群众的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制定顺应民意、符合民心的更加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

第五,坚持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有进取意识、进取精神、进取毅力,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这就要求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必须对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不畏困难风险所惧,不为杂音噪音所扰,以“钉钉子”精神把三中全会中涉及机构编制部门的各项改革部署、改革任务、改革举措,一项一项的落到实处,坚定不移把行政体制改革引向深入。

三、机构编制部门应主动争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机构编制部门的任务异常艰巨、责任异常重大、使命异常光荣。全面深化改革,机构编制部门义不容辞,既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高位对接、高位谋划、高位推进,主动成为模范推动者;又要继续发扬改革精神和“钉钉子”精神,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善于实践,主动成为模范实践者。

第一,要在把握内涵、领会实质中努力把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部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来抓,原原本本精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原文,着力在吃透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领会精髓要义上下功夫,在落实改革措施上下功夫,真正做到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鼓足干劲、指导实践、推进改革。要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多层次开展学习活动,不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切实把广大机构编制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上来,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这场“大考”中旗帜鲜明、奋发有为、真抓实干,让行政体制改革之花早日结出硕果。

第二,要在认清形势、创新理念中努力推动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转型发展。重点要创新和树立“五种理念”:一是坚持用开明开放的理念认识机构编制工作。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敞开机构编制工作大门,跳出机构编制工作长期以来呈闭合状态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打破机构编制工作神秘化的无形壁垒,加大机构编制工作开放、透明的力度,使机构编制工作得到社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自觉地把机构编制工作放到改革开放大潮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审视、去谋划、去推进,促进机构编制工作视野更加开阔,与外部沟通联系更加密切,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融合。二是坚持用服从服务的理念谋划机构编制工作。主动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关注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研究,积极为地方党委、政府和编委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当好参谋助手。主动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部门、单位和群众对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现实需求,紧紧依靠干部群众推进改革、创新管理、优化服务。要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机构编制工作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载体,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坚持用创新创优的理念推进机构编制工作。坚决摒弃“风险顾虑,不敢创新;畏难情绪,不想创新;等靠思想,不会创新”的陈旧观念,强化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眼光,保持创新热情,努力把机构编制部门打造成为创新思维活跃、创新动力强劲、创新成果显著的部门。善于从高处着眼,围绕机构编制工作的高要求去创新,围绕机构编制管理的薄弱环节去创新,围绕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去创新。主动增加改革创新的知识储备,拓宽改革创新的方法思路,多实践、多总结、多积累,不断提高改革创新的能力。四是坚持用管住管好的理念深化机构编制工作。判断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化的原则和标准,主要有三:一是“三定”的科学化,也就是定机构、定编制、定职能的科学化;二是配套改革的科学化;三是编制管理的科学化。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化,主要应包括“管住”和“管好”两个方面。“管住”就是要把握好“编制就是法”的原则,严格管理、严格控制、管住总量,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切实增强机构编制纪律的刚性约束。“管好”就是要积极探索优化党政群机构组织结构,盘活机构编制资源,把管理融入服务中,向深化改革要编制,向加强管理要编制,向运用信息技术要编制,提高机构编制的使用效益,降低行政成本,让机构编制发挥最大的资源效益。五是坚持用规则规范的理念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机构编制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纪律性都比较强,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讲规则、讲规矩、讲政策、讲纪律。讲规则,一个是定规则,一个是守规则,重点把握好四个方面:一要依法设置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和机构编制标准规定的条件设置机构,不具备条件的不能设置;二要按法定程序审批,非法定的部门和个人不能越权审批机构编制事项;三要依法定编,依法审定机构的职责范围,依法规定其领导体制,依法核定人员数额、人员结构和经费形式;四要依法监督管理,依照法律授予的权力,对机构编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要在超前谋划、统筹推进中圆满完成中央和省赋予机构编制部门的各项改革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要抓好五大任务:一是把积极稳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作为攻坚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一系列政策精神,准确把握改革的基本任务和时间节点,掌握精髓、把握要义,积极探索、稳妥推进,力争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行政类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从事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各项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到2020年,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的各项任务,基本实现改革的总体目标。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完善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二是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作为核心任务。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要进一步吃透中央文件精神和李克强总理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会上的讲话精神,根据政府职能转变重点抓好“接、放、管”的方向和原则,加大调查研究工作力度,认真分析研究全省地方政府职能和机构现状,认真梳理分析相关领域的体制机制、职责配置和机构编制情况,调查了解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情况,进一步摸清政府工作部门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职能交叉、职责不清、机构重叠等问题,对改革和制定“三定”规定中如何整合职能、划转职能、简政放权、优化机构、理顺职责关系等方面,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提出可行性意见。三是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任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环节。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高度重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抓紧理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机制,对现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摸底、核实,既要做好中央、省级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和后续监管工作,又要坚决取消和下放本级应该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要按照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消除行政权力设租寻租的空间,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四是把深化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作为重点任务。要按照构建现代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体系的要求,继续深化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要围绕老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理顺部门职责交叉,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编制责任清单。要根据部门职权的调整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部门职能配置,把简政放权的成果,在职能上予以固化。要及时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对职能弱化、权力减少较多的部门进行撤并,逐步推进大部制。要创新部门职能管理方式,认真研究部门“三定”规定的新形式,探索将部门的权责清单作为“三定”规定的重要内容。五是把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作为难点任务。本届政府任期内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这是一项政治任务。要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增减平衡、分级负责”的原则,首先着眼于控制和减少增量,同时通过加强管理监督、强化地方责任、加强部门协调、深化改革创新等办法综合施策,将行政编制和财政补助的事业编制控制在2012年底的总量内。

第四,要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中进一步提高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重点要 “强化五种意识、争做五种人”:一是强化政治意识,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政治上靠得住,永远是干部第一位和最重要的要求。机构编制部门干部树立政治意识,提高政治判断力,善于从讲政治的角度观察问题、判断形势和处理问题,善于从全局的高度分析问题,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洞察力和甄别力;提高形势把握力,能正确判断发展的形势,准确把握前进的方向,善于在错踪复杂的矛盾面前审时度势、把握大局;提高政策运用力,能准确把握政策机遇,合理把握政策尺度,科学制定政策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推动力量。二是强化学习意识,争做学习上的勤奋人。当今社会,知识就是资本,知识就是财富,谁占有知识,谁就占有成长的主动权,谁的知识更新快,谁就掌握了发展的制高点。成年人被世界慢慢淘汰的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情的减退。在知识爆炸时代,吃老本是不行的,需要向他人学、向实践学,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机构编制部门的干部,要始终把学习作为精神需求和政治责任,树立学习就是生活、学习就是工作、学习就是追求的理念,努力争做爱读书、肯实干、操守正的学习型干部。三是强化责任意识,争做工作上的实干人。责任心是做事、为人的根本动力。一个人能力再强,如果他不愿意付出,他就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一个愿意为社会全身心付出的人,即使能力稍逊一筹,也能够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来。作为机构编制部门的干部,要着力解好“能力不等于能耐、尽力不等于尽心”这两个人生不等式,牢固树立有责才有为、有为才有位的思想,真正把责任和担当突出出来,对确定的目标、部署的工作、职责范围的事情,盯紧盯死、抓住不放、抓紧实施,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求其效。四是强化大局意识,争做团结上的开明人。大局事关整体合力、事关人心向背。作为机构编制部门的干部,要顾全大局,坚决贯彻执行上级的决策部署,自觉破除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狭隘观念,自觉维护党委、政府的权威。要团结共事,把搞好团结作为一种能力和境界来提升,多做有利于团结的事,多说有利于团结的话,对别人的缺点和短处,要多帮助、少指责。五是强化纪律意识,争做作风上的清廉人。保持清正廉洁是干部的一条纪律底线。要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履职形象,始终保持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看得开、想得通的心境,顺其自然,知足常乐。要注意修炼好自己的修为、修养,管控好自己的思想、行为、情绪和欲望。要畏“天理”,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畏国法,持依法行政;畏党纪,坚持自警自省;畏百姓,坚持利为民谋。

中共昌邑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Copyright© 2011-2015 昌邑市机构编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03751号 技术支持:天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