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体制改革>体制改革
昌邑市激活“神经末梢 ”打造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新模式
时间:2021-11-30  字体显示:  阅读:434次

近年来,昌邑市围绕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通过调整治理结构、夯实基层力量、明晰县乡职责、优化公共服务全力打造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新模式

一、突出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之基

基层要管理,机构精简高效是原则。不断优化镇街机构设置,根据“固定+自选”原则,综合设置7个党政工作机构和5个事业单位,同时,突出党建引领,统一设置党建工作办公室,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站和便民服务点,实现便民事项就近办理。搭建“镇街主导、部门参与、资源统筹、联合执法”镇街综合执法平台,进一步推动行政执法重心下移。统一设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建立“镇街-社区-村-网格”四级网络,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健全。

二、加强队伍建设,充实基层治理之魂

基层要发展,人员力量储备是关键。合理配置编制资源,将改革和控编减编等调整出的编制优先向镇街倾斜,连续三年为镇街核增编制170名,为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编制保障。科学制定用编进人计划,强化基层队伍建设,每年为镇街安排用编进人计划,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切实增强基层发展活力。完善“一体两翼”培养体系,通过上挂下派、专题班次等形式,加快年轻干部成长成才,近三年,推动机关年轻干部到镇街任职、挂职,镇街干部到市直机关工作,实现人才“双向锻炼”。

三、提升治理效能,织密基层治理之网

治理要提速,缩短治理半径是重点。坚持把精准划分网格作为实施科学有效管理的前提,在城市社区,划分286个网格;在农村社区,619个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建立农村网格。按照“专干不单干、分工不分家”的原则,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网格长,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物业管理员、志愿者、义工等人员共同组成网格服务队伍,大幅缩短服务半径,做到“民呼我应”,切实激活基层“神经末梢”。近年来,先后收集群众意见建议8200多条,化解矛盾问题2300多个,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镇街”。

四、优化公共服务,打通基层治理之脉

    满意度要提升,服务精准高效是保障。是聚焦民生保障和基层治理高频事项问题,编制涵盖18个领域125个事项的“属地管理”事项清单,全面厘清县乡两级职责。推动市直部门单位、广大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开展服务,为群众化解矛盾、办理各类事项18万件。依托便民服务中心,充分运用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和“一网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开通政务服务直通车,打造“家门口”的便民服务窗口,现场服务群众5800余人次,真正让服务群众更有“温度”。

中共昌邑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Copyright© 2011-2015 昌邑市机构编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03751号 技术支持:天泽科技